职称:研究员
学位:博士
☉ 研究生教学:《水利工程灾害防治》
☉ 研究生教学:《港口水工建筑物Ⅱ》
☉ 研究生教学:《港工、水工模型试验》,主讲
☉ 研究生教学:《水利工程前沿》
☉ 研究生教学:《深水建筑物安全与防护》(Doctor course),主讲
☉ 本科生教学:《港航工程模型实验》,主讲
☉ 本科生教学:《水运工程施工》,主讲
☉ 本科生教学:《港口CAD》,主讲
☉ 本科生教学:《港口管理》
☉ 本科生教学:《河口治理工程》
☉ 本科生教学:《港口水工建筑物I》
☉ 本科生教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讲
☉ 本科生教学:《BIM应用技术与港航工程信息化》,主讲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基地专家组成员(2011-2013)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基地专家组成员(2014-至今)
《港口水工建筑物I》荣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沪教委高[2016]26号)
☉ 在读研究生(岩土楼718):冯光瑞(博,硕-天津大学),肖望(博,硕-河海大学),姚胜彪(博,硕-长安大学),莫子涵KHAN MUHAMMAD IMRAN(博),ASIF MUHAMMAD(博),郦繁SIDDIQUI HUSSAIN ABBAS(博),金玉童(本-同济),周靖淞(本-同济),冉家豪(本-天津大学),孙凯军(本-华侨大学),罗晨巍(本-同济),孙荣滔(本-同济),王照堃(本-重庆交大),宗润杰(本-同济)
☉ 已毕业博士、硕士:
牛永昌 (2010):谱元法在土石坝渗流计算中的应用(副导师)
许 萌 (2011):模拟施工过程的300m级心墙堆石坝非线性分析
张海涛 (2012):海底石油管线防护新型装置稳定性分析
秦少华 (2013):硬质土疏浚中的耙齿-土体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王 杰 (2014):疏浚耙齿-土体相互作用试验与三维数值分析
张佳灵 (2013):桥墩冲刷水土机理分析
刘纯嘉 (2014):排帘促淤机制与失稳分析
张 毅 (2015):伞锚海床锚固机理与实验研究
朱晔慧 (2015):冲刷作用下海底管道失效机制与防护方法研究
徐衍徽 (2015):真空联合注气法处理地基的加固机理及数值模拟
梁 鑫 (博2019):流-渗耦合作用下土体内部通道侵蚀机制研究
王喜伟 (2016):吸力式基础沉贯纠偏的局部振动减阻试验
陈锦宏 (2018):增建船闸导流特性研究及优化
李国通 (2018):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Ⅰ级航道通航标准研究
蒙秋狄 (2018):基于外部人力资源的铁山港三期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管理与优化
张海伦 (2018):典型多汊河型的混合底质滩险整治方法研究
顾诗意 (2016):模袋排帘周围促淤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朱晔慧 (博2021):海底管道冲刷机制与柔性防护方法研究
胡冰莲 (2018):吸力式基础贯入过程中周围流场分析
张培培 (2018):土工管袋充填土体固结过程分析
黄文财 (2018):倾斜沉贯吸力式基础承载性能
韩政 (2019):耙吸挖泥船底抛中粗砂水下堆积形态形成机制及工程应用
金鹏 (博2021):基于吸水凝胶珠充填的变形体成形机制与应用研究
林田田 (2019):桶型基础沉贯过程的阻力分析
李晓波 (2019):BIM 协同管理平台研究及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李煌 (2019):水下浮式结构周围水流特性及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李洋 (2020):绞刀齿的破岩机制与数值分析
王梦 (2020):含植被水流水动力特性研究及OpenFOAM数值模拟
季一帆 (2020):土体的微生物固化机制分析
李慧淑 (2021):开孔护圈对单圆柱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机理研究
李亭 (2021):基于构件库的BIM正向设计及工程应用研究
黄义仁 (2022):密实粉土中吸力式基础沉贯增效方法研究
赵德 (2022):新型多筒桩靴基础贯入可视化试验及数值分析
赵星婕 (2022):考虑施工扰动作用的螺旋桩承载机理研究
于耀飞 (2022):基于纸板模具的新型现浇混凝土单元排施工技术研究
马士力 (博2023):水平荷载作用下风机桶式吸力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顾悦洋 (2023):板桩-方桩组合门架式护岸结构承载性能研究
俞月林 (2023):微生物固化砂土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
吴亚玮 (2024):螺旋桩水平承载力的群桩效应研究
李文麟 (2024):团块化吹填体沉降变形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陈奕璇 (2024):南通镇级河道生态建设效果评价及水质改善模拟研究
季一帆 (博2024):生物固化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梁泽龙 (博2025):直排式真空预压变井阻效应机制及增效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