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奖项 | 主要完成人 | 年份 |
教材《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第四版)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首批上海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李国强1 | 2021 |
课程《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 | 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李国强、孙飞飞 | 2020 |
引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校际交流平台的创建与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18 |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交流平台的创建与实践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 李国强1 | 2015 |
学术和职业高度统一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 陈素文3 | 2015 |
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14 |
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国强11 | 2014 |
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建设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陈素文1 | 2014 |
构建中意国际教育平台,培养卓越国际竞争人才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12 |
20年磨一剑一与国际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 李国强1 | 2012 |
钢结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国强2 | 2009 |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国强1 | 2009 |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与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09 |
钢结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李国强2 | 2009 |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09 |
全方位监控、闭合循环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李国强 | 2009 |
我国钢结构防火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 李国强1 | 2009 |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李国强1 | 2009 |
《约束钢柱杭火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 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李国强1 | 2009 |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 | 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李国强1,陈素文2.何亚楣5 | 2009 |
基于强化数理基础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7年度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李国强1 | 2009 |
中意国际合作工程教育平台构建的探索 |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08 |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 |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 李国强1 | 2007 |
课程“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 | 入选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 李国强1 | 2006 |
土木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李国强1 | 2005 |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程建设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李国强1 | 2005 |
变载面门式钢架非线性分析及整体可靠度设计理论研究 |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 李国强1 | 2005 |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李国强1 | 2002 |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李国强1 | 2001 |
钢框架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 |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 李国强1 | 2000 |
浏览本篇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