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钢结构及钢结构抗火研究室

在站博士后简介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次数:


许德峰,日本广岛大学外国人客座研究员,《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Research》期刊编委、《Scientific Reports》与《振动与冲击》期刊审稿人,主持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参编专著1部。研究领域涵盖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应急救援技术与地震救援预警等。


尹文汉博士, 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获2023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资助;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5项目产学研项目。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建筑结构、振动与冲击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研究方向包括约束阻尼、声振超材料(超结构)、建筑阻振屏障的多机制协同增效方法,以及在风电支撑结构、轨交毗邻结构、工业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上的应用研究。


杨子畅博士, 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师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Leroy Gardner教授;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子任务负责人),在Thin-walled Structures等一区高水平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有钢结构稳定及弯矩梯度系数,连续强度法等,正在进行金属3D打印钢结构修复的研究。

郑修知博士,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实践项目1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3项、产学研项目5项;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Engineering Structures、Fire Safety Journal、土木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项,参与完成深圳歌剧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上海北外滩480 m超高层等重大工程的特殊消防设计,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研究方向是木结构与木混合结构、工程结构抗火,正在进行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抗火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